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 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冬病夏治有什么讲究 排湿养阳该怎么调整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14 10: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冬病夏治”是中医根据“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的理论,针对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在夏季阳气最盛时进行调理,以达到扶正祛邪、减少冬季发病的目的。其核心在于借夏季阳气之势,补人体阳气之虚,祛体内寒湿之邪,具体讲究和排湿养阳的调整方法如下: 一、冬病夏治的核心讲究1. 明确适用范围,避免盲目跟风     冬病夏治适用于虚寒性疾病(表现为怕冷、易腹泻、手脚冰凉、遇寒加重等),如:     - 呼吸系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 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 消化系统: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胃痛等;     - 妇科: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等。     禁忌人群:实热体质(易上火、口干舌燥)、孕妇、皮肤过敏者、急性病发作期(如发烧、咳喘剧烈)等,需避免使用。2. 抓住关键时机,事半功倍     夏季阳气最盛的时间段是调理黄金期,尤其是:     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每年7-8月),此时自然界阳气最旺,人体毛孔张开,气血流通顺畅,药力或调理手段更易渗透,驱寒除湿效果最佳。     - 日常调理:整个夏季(立夏到立秋)均可坚持,重点在三伏天加强。3. 调理手段需配合,内外兼修     冬病夏治并非单一方法,需结合多种手段:     - 外治:三伏贴(最常用,将温阳散寒中药敷于特定穴位)、艾灸、拔罐、推拿等;     - 内调:饮食养阳、避免生冷、适度运动;     - 生活习惯:顺应夏季阳气升发的特点,避免耗伤阳气。 二、夏季排湿养阳的具体调整方法# (一)饮食:少寒凉,多温阳,助排湿1. 避免“伤阳”食物     - 忌生冷:冰饮、冰水果、凉菜、刺身等,会导致脾胃阳气受损,湿邪内生(中医认为“脾虚生湿”)。     - 少吃寒性食物:如西瓜、苦瓜、绿豆、海带等,尤其虚寒体质者需控制量,可搭配温性食材(如西瓜配生姜,绿豆汤加红糖)。2. 多吃“温阳祛湿”食物     - 温阳食材:生姜(晨起喝姜枣茶,驱寒暖脾)、羊肉、鸡肉、韭菜、桂圆、荔枝(适量,避免上火)。     - 祛湿食材:红豆、薏米(炒过的薏米更温和,避免生薏米性寒)、茯苓、山药、冬瓜(利湿不寒凉)、藿香、佩兰(泡茶喝,解暑祛湿)。     - 推荐食谱:生姜炒羊肉、红豆薏米粥、茯苓山药排骨汤、冬瓜海带汤(少盐)。3. 烹饪方式以“温热”为主     多采用蒸、煮、炖、炒,少用凉拌、生食,让食物“温热入腹”,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二)起居:顺时作息,避免耗阳1. 晚睡早起,适当午休     夏季日出早、日落晚,应顺应“夜卧早起”(如23点前睡,6-7点起),让阳气充分升发;中午可小憩15-30分钟,补充精力,避免午时(11-13点)阳气最盛时过度消耗。2. 避免“空调病”,保护阳气     - 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直吹身体(尤其颈部、背部、腹部),以防寒邪入侵。     - 出汗后不要立即吹空调或冲冷水澡,此时毛孔张开,寒湿易进入体内。     -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可穿长袖或披肩,睡前用温水泡脚(加生姜、艾叶更佳),驱散寒气。3. 适度晒太阳,“借天补阳”     夏季阳光是最好的“养阳药”,每天上午9-10点晒背15-20分钟(背对太阳,晒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可补一身阳气,促进湿邪排出(晒太阳时避免暴晒,防止中暑)。# (三)运动:动则升阳,助排湿1. 选择温和运动,微微出汗即可     夏季运动以“养阳不耗阳”为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如马拉松)导致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汗血同源”,过度出汗会耗伤阳气和津液。     - 推荐:散步、慢跑、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等动作可健脾祛湿)、太极拳、瑜伽等。     - 时间:早晨或傍晚,避开正午高温时段。2. 运动后及时补水,忌贪凉     出汗后喝温热水或淡盐水(加少许生姜片),不要喝冰饮;运动后擦干汗水,换干爽衣物,避免湿衣贴身导致寒邪入侵。# (四)外治:借助疗法增强排湿养阳效果1. 三伏贴:在三伏天特定穴位(如肺俞、脾俞、肾俞、关元等)敷贴温阳中药(如麻黄、细辛、生姜等),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渗透,温通经络、驱散寒邪,适用于呼吸系统、骨关节等虚寒病。     *注意:需在正规中医院由医生操作,贴后避免抓挠、沾水,忌辛辣发物。*2. 艾灸:艾灸具有温阳散寒、祛湿通络的作用,夏季艾灸可“以火助阳”,增强疗效。     - 常用穴位:关元(补元气)、气海(益气)、足三里(健脾)、三阴交(祛湿)、命门(补肾阳)等。     - 频率:每周2-3次,每次15-20分钟,避免烫伤。3. 拔罐/刮痧:夏季湿气重时,可在背部、腰部等部位拔罐或刮痧,通过负压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排出体表湿邪(罐印紫黑多提示寒湿较重)。     *注意:拔罐后24小时内不洗澡,避免受凉。*# (五)情绪:疏肝理气,避免“耗阳”中医认为“怒伤肝”“肝郁气滞”会影响阳气升发,夏季炎热易烦躁,需保持情绪平和:  - 避免长期焦虑、发怒,可通过冥想、听舒缓音乐、外出散步等方式调节;  - 中医讲“心主夏”,夏季养心即养阳,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阳气顺畅运行。 三、注意事项1. 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养阳不是“上火”,若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上火症状,可能是调理过度,需减少温阳食物或疗法,适当吃性平食材(如山药、莲子)平衡。  2. 坚持长期调理:冬病夏治是“治未病”,效果需积累,可能需连续调理2-3个夏季才能明显改善,不可半途而废。  3. 个体差异:体质不同,调理方法需调整(如痰湿体质可多健脾,阳虚体质侧重补阳),最好咨询中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以上方法,借夏季阳气之势,既能排出体内寒湿,又能补足阳气,从根源上改善虚寒体质,减少冬季疾病发作,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标签|爬虫xml|爬虫txt|新闻魔笔科技XinWen.MoBi - 海量语音新闻!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0-27 16:06 , Processed in 0.3408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