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到技校,大学生“反向镀金”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就业市场需求导向: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招聘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熟练实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些技工院校开办的预备技师班,将全日制招生对象锁定本科毕业生,以培养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人才。高校教育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高校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相对不足。一些大学生发现,自己在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缺乏足够的实操能力。如聊城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生陈愉聪,在实习中发现大学所学理论知识在车间技术工作中优势不明显,于是选择到青岛市技师学院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转型与个人发展需要: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与所学专业不符,或者看到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到技校学习新的技能,实现职业转型。如烟台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陈纪林,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便进入青岛市技师学院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希望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技能提升可增强就业竞争力:拥有技能证书可以为大学生增加就业砝码,提高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52.2%的毕业生认为市场对专业技能需求大,学习技能后就业机会更多;43.2%的毕业生认为多个技能多条路。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为大学生到技校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和补贴。如马鞍山市依托培训机构等载体开设技能夜校,采用“行业定价+政府补贴”机制,符合条件的重点就业群体可免费参加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社会观念逐渐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职业的认知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学历崇拜逐渐减弱,技能导向的职业认知不断增强。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职业路径,而是更愿意根据自身兴趣和市场需求,选择到技校学习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
|